官方微博 加入收藏
四合院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新闻资讯 > 四合院文化 >

四合院细节探秘——门墩

当我们穿过胡同,推开四合院的正门时,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了门口左右两边对称摆放的门墩。

  

北京的四合院外表大多都是红门灰墙,但是每个门前的门墩都是大小不一、造型各异的,按照门墩的大小、图案等规制不同,可以轻易区分四合院主人的身份与地位。

门墩又称门座、门台,是安放在四合院的大门底部,起到固定门框,支撑门框、门轴作用的一个构件,多为石制,但也有木制的。门墩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于汉代,其随着四合院出现,被当时的人们所使用。

门墩由“门枕石”发展而来。古时候的门没有铰链、合页等,是靠门枕和连楹来固定门扇的,如果没有门枕来抵住门框,开关门扇时就会摇晃不定。它不仅能承受和平衡门扉的重量,还可强固门框。

门枕石由一块整石雕刻而成,中间有一个槽用于支撑门框并安插门槛,门枕石在中间有一个槽用于支撑门框,门内部分有一海窝用于插入门纂,与固定在中槛上的连楹一起起到固定门轴,便于门的开关的作用,通过门槛区分为门内和门外两部分。门外部分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后,逐渐成为宅院主人身份的标志,被称为“门墩”,北京人用儿化音,读作“门墩儿”。 

 

门墩通常由须弥座,抱鼓或方箱,以及兽吻或狮子几部分构成。根据门楼的形制不同,门墩的形制也有差异。

 

须弥座,又名“金刚座”、“须弥坛”,源自印度,系安置佛、菩萨像的台座,后来代指建筑装饰的底座。它是是整个门礅的基础,一般会刻有莲花的形状,上面通常有锦铺。

抱鼓是一个竖立着的鼓,在鼓面和鼓的侧面通常雕刻有各种中国传统吉祥图案,如狮子滚绣球、五谷丰登、如意、祥云、龙、福禄寿等图案。

方箱则呈现立方体的形态,四面同样也刻有传统吉祥图案。

image.png

北京的门墩儿类型多样,除了上述两种,还有狮子形、虎形、柱子形等各种形状。按照我国自古几千年传承的礼制,北京居民的门楼及门墩的形状,也都按级别地位乃至富贫家庭有所不同。门墩与门楣上的雕刻相呼应,彰显了主人的地位与审美情趣。

image.png

关于门墩,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。“门当户对”是古居民建筑中大门建筑的组成部分,有镇宅的作用,而“门当”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,有的抱鼓石坐落于门础上;因鼓声宏阔威严,厉如雷霆,百姓信其能避邪,故民间广泛用石鼓代“门当”。

  • QQ咨询

  • 在线咨询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010-67096280